本所五位律师参加浙江法制报广场法律咨询活动
2005-11-16 23:28:01
. 11月13日,本所高立贵吴军威盛益民罗益群朱翠屏五位律师参加了浙江法制报举办的杭州吴山广场大型法律咨询活动,为群众免费解答法律咨询.详见该报的报导. 数千读者共享法律盛宴 浙江法制报记者 余春红 蔡亮 徐晓 李稹 曹志男 文 王志浩 陈立波 陆国庆 摄 昨天天公格外开恩,连续下了一周雨的杭城突然放晴了,白云间还露出了太阳。本报精心准备的一年一度的大型法律服务活动如期在杭州吴山广场与广大读者见面。 应邀参加活动的浙江星韵、思源昆仑、星韬、六和、海浩、裕丰、五联、京衡、海通等9家知名律师事务所的咨询台前人头攒动,倾听、分析、说法,30多名律师朋友片刻不歇。 早就得到消息、带着各种法律问题有备而来的,走过路过惊喜地加入的,拄着拐棍的,坐着轮椅的……半天里,来自全省各地的数千名读者朋友畅诉心中的法律疑问,寻求最好的法律良方。 解决了法律疑问,还找到了一个新朋友,拿着本报社长王建新递过来的最新两期浙江法制报,新老读者喜出望外,爱不释手。5000份报纸很快被读者一抢而空。 咨询、解答、看报,报人、律师、读者,昨天的吴山广场,人们共赴了一场法律盛宴。 律师们的嗓子哑了、口干了…… 浙江裕丰律师事务所的律师是最先来到咨询现场的,8点一刻,林清城和2位同事已经坐在了咨询台前,等待着读者的到来。落座5分钟,早等着咨询的读者便涌过来了,3名律师开始忙碌了。 杭州的李大伯抢在第一时间坐到林清城律师面前。林律师仔细听了李大伯的诉说并看了材料后,一针见血地指出他吃亏在不懂法律程序上。“法庭上举证时您一定要谨慎,你错就错在不该对超出法庭规定举证时间里被告采集的证据进行质证,这样一来,这个本来超过举证期限的证据反而对你造成了不利……”李大伯恍然大悟。 最忙碌的律师是思源昆仑律师事务所的律师了。主任吕思源带队的该所咨询台前,一度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吕思源走开几分钟时间,等着的群众就急着找起他来。耐心的吕律师一边听一边讲一边还做着记录。一个上午下来,他竟然记下了好几页。接近活动的尾声了,他们的咨询台前仍然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律师的中饭也被晾在一边。 浙江海通联合律师事务所主任贺保健律师也是广场上最繁忙的律师之一。“大爷,不要急,先在边上坐一下”,他一边仔细地将刚刚咨询的事例记录在本子上,一边耐心地招呼排队的读者不要着急。 整整一个上午,9家律师事务所的30多名律师一直没有闲着,房产问题解答完了,劳动纠纷问题马上跟过来,各种各样的法律疑问一个个抛过来,律师们忙不迭地一个个接住,一个个理顺,一个个破解。不过即便是讲得口干舌燥,律师们的耐心依旧,有问就答,有惑就解,他们忙碌并快乐着。 社长总编的解答真贴人心 “世间常奏平安曲,报人永献正义心”,这一直是本报全体工作人员精心编辑在报纸中的心愿,正因为包含着这个心愿,在本报每年一次的回馈读者大型法律服务活动中,总能看到社长、总编、副总编忙碌的身影。昨天,他们也在活动现场倾听读者心声,与读者面对面地交流。“我一家四口在我父亲打工的工厂里被大火烧伤,我的父母、女儿侄女都是深3度烧伤,医院里欠了好几万,厂家却只扔下六万块就不再管我们了。我们真是走投无路了啊!”来自湖州的吴善来抱着烧伤的女儿,拉着本报社长王建新倒起了苦水。 王社长摸着孩子的头对吴善来说:“你孩子的情况我很同情,我认为现在你可以通过三个途径去解决,现场向律师咨询后通过诉讼的途径解决,如果经济上有困难也可以通过各级司法部门的法律援助中心寻求援助,如果前两者都没有办法解决的话,欢迎你来浙江法制报,可以直接来找我们,我们再帮你想办法。” 社长的关心和入情入理的分析,让吴善来连连点头:“我知道该怎样去解决问题了。”吴善来刚刚满意地离去,旁听的群众又一下子将王社长围了个水泄不通。 本报总编辑杨永敏接待的第一位读者是住在吴山广场附近的华大妈,华大妈的案例得追溯到民国时期,讲完整个案子就用了十多分钟。听完华大妈的述说后,杨总编一边讲解详细的法律程序,一边安慰华大妈,还推荐了一个专业律师帮她进一步处理案件。 解开心中的疙瘩后,华大妈才知道原来接受自己咨询的是本报的总编。她激动地拍着记者的肩膀说:“你们领导站在老年人的立场上想了很多办法,而且都很有实际可行性,让我突然悟出了门道!” 面对排着队的热心读者,本报副总编董晓敏采用了“车轮攻势”接待法。但等不及的读者还是急得“争执”了起来:台州的尹女士在咨询的尾声还想问一些细节问题,一旁的黄老太有“意见”了:“我一直在排队,怎么等到现在还轮不到我!”他们正争着,刚刚走开的何女士又返回来了:“你刚刚画的示意图很好理解,就是有一点我还想问一下?”何女士的话成了“活广告”,咨询的群众连连催道:“快点快点,什么时候轮到我……” 雪房产问题读者问得最多 财产分割、劳动纠纷、婚姻、交通事故赔偿等等,昨天读者咨询的法律问题五花八门,而房产问题相对更多。浙江五联律师事务所的陈宁律师接受咨询最多的就是关于房产纠纷的。5位在余杭区购买了房子的读者闻讯专程赶来咨询:“房屋层高不足,建筑质量也有问题,经常漏水,这该怎么办?”陈律师告诉他们:“只要符合退房要求的,不仅可以获得全额退款,而且可以得到加倍的赔偿。” 来自河南的郑小姐因为租房子的事非常恼火,她说:“交了房租,虽然没去住,但押金总要退还的,没想到要拿回来还没这么简单。”一咨询,陈律师给她找出了租赁合同中的不合理之处,她如梦大醒,信心十足地说,这回有了和房东谈判的法律筹码了。 陈律师告诉记者,房屋租赁虽然涉及金额不大,但是关系到很多来杭州创业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切身利益,大多数人不会选择走司法途径,所以咨询此类问题的很多。“幸亏今天有免费的法律咨询,不然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算了诉讼成本后的郑女士对记者说,“今天这个咨询最划算了,该弄清楚的我现在都弄清楚了。” 这样的活动越多越好 本报每年一次的大型法律服务活动,满足了大量读者的法律求知欲,“这样的活动越多越好”成了读者和律师共同的期望。在浙江京衡律师事务所律师盛益明看来,“这样的活动非常有助于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能加深群众对法律的认知程度。我们在接受咨询时发现,不少群众对法律赋予的权利和义务都还不甚明了,以至于在解决法律问题时走了不少弯路。而通过这样的活动,能让群众在处理法律问题方面得到专业性很强的指导,使他们初步懂得如何正确运用法律知识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我们老百姓对法律知识是很需要的,但现在苦于没有很好的机会。有时候遇到点事情,我们都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也不知道该怎么走法律途径。”杭州市下城区天水街道的刘老伯说,“最好每个月搞一次。” 专程从台州三门县赶来参加咨询活动的吴先生说,参加了这次咨询活动后,他了解到了很多法律知识和维权方法,以后法制报再办这样的活动,他次次都会来参加。 而对律师来说,这样的活动还是律师与群众之间交流沟通的一个很好的平台。盛益明律师说,目前社会上部分人对律师的认识还有偏差,一些人认为律师高高在上,很难接触,因此遇到法律问题也不愿意去寻求律师的帮助。事实上律师作为法律工作者,除了需要寻求经济利益之外,同样也担负着相应的社会责任,比如提供法律援助等。通过这样的活动,能让大家对律师、对律师这个职业有新的认识。作为律师来说,离开办公楼走近群众身边,也有助于了解社会民情,了解群众在法律方面的具体需求,是个很好的实践锻炼机会。